深入推进主题教育 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信息来源:张延星?? 发布时间:2023-06-23 点击数: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进一步贯彻落实校党委精神,稳步推进“双高”建设,着力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学细悟筑根本,以学促干提能力,确保主题教育落实落地,取得扎实成效,切实把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

深学细悟筑根本。通过第一议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学习,班子带头学带头讲,学好学深学透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先后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等,切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领悟思想内容,把握精神实质,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课程研磨牢基础。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按照教育部提供的最新课件,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课件培训学习,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校情、学情,带着感情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认知理解,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校党委班子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带头讲好讲活讲透讲深思政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种方式,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通俗化、具体化、可感化。从而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不断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色,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庄严使命。


集体备课提能力。坚持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用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每周三下午是马院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通过”师徒制”“团队式”集体备课,教师们互相交流、启迪,研讨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实施途径,不仅擦出智慧的火花,而且加强彼此之间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教师通过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相互启发,互商互学互鉴,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马院推行“师徒制”已三年,通过“一带一”的“传帮带”行动,老教师以丰富的阅历和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和转岗教师,关注青年教师关心的问题,为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也为青年教师传授职业成长发展的宝贵经验,有效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以赛促教强本领。持续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活动,把“以赛促教,提升技能”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省级思政课教学展示中荣获2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1名教师获昆明市“党的创新我来讲”理论宣讲比赛三等奖;1个团队获学校“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文艺类二等奖,1名教师获理论宣讲比赛语言类优秀奖;在校级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4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比赛;在校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在公共基础课程组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在校级说课比赛中,在公共基础课组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


互听互评共促进。马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互学”作用,进一步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更新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素养。学校领导听课、学校督导听评课、学院督导组推门随堂听课评课、教师间相互听课(每学期教师相互听课不少于4次),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不断吸纳老教师的教学长处,弥补青年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以达到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学院还在周末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就2022-2023学年教学质量评价进行通报并立行立改,不断推进马院教学质量的提升。

理论宣讲展形象。马院高度重视为周边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与七甸街道、阳宗镇等多地结对共建、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理论学科优势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长,不断完善与社区党建合作共赢平台,全方位、多举措服务社区党群、助力社区党建,探索深化党建融合、结对共建发展新模式。思政课教师先后到七甸街道、阳宗镇等地方为社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13场讲座。为校内各二级学院师生开展宣讲11场。



实践教学促提升。成功举办第三届“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一步拓宽思政课的教学路径,深化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有效促进教学相长,切实增强我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通过比赛汲取奋进的力量,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青春奋斗的行动指南,在青春赛道上跑出青年学子的最好成绩。同时,各教研室还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本学期开展“我讲家乡十年变化”讲故事教学实践活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研室开展中国精神的视频拍摄教学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指导云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获一等奖1项。

同向同行同育人。马院充分发挥思政课专业优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着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挖掘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成立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融合团队,组织思政课教学团队与各二级学院专业课教学团队深入研讨,挖掘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的统一,形成课程思政合力。联合科技处共同编写印刷了一期《皇冠新体育学报(课程思政专辑)》,16名思政课教师的论文被采用。


教学研究强内功。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马院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各级教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充分发挥科研能力强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团队合作的合力效应。1名教师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项;6名教师省级立项,2名教师校级立项。有20个项目报送参与2023年度云南省“双百双进”活动调研项目,有7个项目申报2023年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在学习强国发表理论文章2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



基地建设谋发展。建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学基地,基地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主线、以“两馆一广场一走廊”为主体,融党建思政于一体,集教学实践交流的功能于一身,是明德尚能、启智润心的阵地、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平台,是同向同行、共建共享的窗口。让思政课在明德馆、尚能馆亮起来、在精神谱系长廊动起来、在虚拟仿真云端活起来,使研学基地成为精研善教、勤学乐学,教研共促、教学相长的国土“金课”的磨刀石。抢抓机遇加入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增补为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理事单位。同时在云帆高原农业小镇建立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一马当先自奋蹄。学校党委班子一直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高度重视,要求马院一马当先,先行先试。4月24日,学校领导到马院开展调研,要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学基地建好用好,将基地打造成一体多用的实践场所,进一步推动思政课质量提升。5月31日,党委班子到马院现场办公,为解决马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堵点提出解决办法,为今后马院建设和发展明确了目标与方向。在党委的有力领导下,马院修改完善了《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分考核管理办法》,成立了10个团队,马院以昂扬奋发的姿态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Baidu
sogou